2016第六届高校GIS论坛于11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两院院士、港台专家、教授、学者、创投及互联网领域的业界大咖,齐聚同济,共同探讨GIS的发展与创新,传递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创新、开放、活力的“新声音”。
本届高校GIS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共邀请了30多位嘉宾与数百位高校师生及GIS从业者代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分享与交流。同期,还举办了第八届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其奖项设置包括创新人才、新秀奖、优秀论文奖、优秀实验室、操作技能组奖项等。
颁奖典礼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中,两院院士及数十位GIS名师出席论坛,分享GIS成果和经验,探讨GIS教育、行业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从时空大数据的概念出发,浅显易懂的给大家讲述了什么是时空大数据,互联网+时空大数据时代的时空信息系统,并展示了时空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来自台湾大学的蔡博文教授指出在台湾地区行业需求下,台湾高校的GIS课程开设的大学主要集中在综合性高校,开设GIS课程科系多元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GIS有兴趣。其中,在自然科学下成立了空间资讯学门推动GIS学科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衷阐述了地质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信息化框架和地质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及实现。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童小华对如何构建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精度提出了总体技术思路。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邬伦从社会感知和遥感数据的叠加分析角度,探讨了基于时空行为交互模式的反演方法。此外,来自上海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刘根发和泰伯创始人刘玉璋分别从规划行业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出发,分享了在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GIS给行业分析、决策和GIS服务模式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分论坛现场
在主论坛结束后,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专家齐聚会场,探讨大学GIS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以及大类招生对GIS专业的机遇与挑战。会上,各个专家就自己高校的GIS专业培养模式和教学特色进行了介绍,并与在场的高校教师、学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圆桌论坛
高校是开放、创新、创业的沃土,大学生也是进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人群。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应用服务、创新创业三场分论坛上,来自数十所高校的GIS青年教师与优秀学子与大家分享了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开发作品。此外,本届论坛首次设置创新创业分论坛,面向广大创业者征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与风险投资等市场资源直接对话的机会。其中,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论坛上,来自武汉大学的杨必胜从三维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研究出发,提出并发广义点云整合方法,通过多尺度自适应选择,感知驱动的自适应表达与分析。同济大学的谢欢老师通过光谱信息和高度数据的融合分析进行水体高精度提取与变化监测。中山大学的孙颖老师提出一种新的样本选择方法,分析南极冰盖和冰架高精度变化监测。数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成果体现了空间信息领域开放、活力、思变的“新声音”。
在今年的论坛上,“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等相关热点议题占据相当比例。此外,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契合“十三五”规划主动适应、引领与服务中国经济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